首頁
服裝資訊
服裝品牌
服裝企業
產品
訂貨會
展會
專題
麗人網首頁 > 服裝新聞 > 時尚先鋒 > 正文
客家服飾色彩的多元情結之男女色彩
網友分享:Kitty
2013-12-01 08:44來源于:網絡
分享:

“藍衫”已被很多現代人視為客家傳統服飾的意象。有的學者認為客家人具有藍色情結,客家人對藍色的迷戀,正是其痛失家園后低啞的詠唱。

依據對客家文化及服飾的調研,我發現客家傳統服飾的藍色,特別是贛南客家傳統服飾的藍色,流露出客家人對生活的平和與自信,透著客家人的靈性。并且,客家傳統服飾的色彩情結呈現出多元狀態。但其主色調依然是藍、青、紅三色。

讓我們走進歷史長河和客家民系的生活隧道,來探尋其服飾的來由和心理認知過程。
首先,從服色使用歷史看,我國封建王朝服色的使用禮制森嚴,常用來區分地位尊卑。藍色,在我國古代常常是小官吏和儒生的服裝主色,這類服裝漸漸被稱為“藍衫”。這一詞最早多見于唐代典籍,粗略統計,僅《全唐詩》中“藍衫”一詞就出現過八次,如殷文圭《賀同年第三人劉先輩咸辟命》云:“甲門才子鼎科人,拂地藍衫榜下新。”

再如《舊唐書·本紀二十》中載“雖藍衫魚簡,當一見而便許升堂;縱拖紫腰金,若非類而無令接席。”。此后,“藍衫”一詞在歷代典籍中都有出現,特別是明代更為明確地把“藍衫”界定為儒生、士子的衣冠,如《明史·列傳第二十六》載:“賜監生藍衫、絳各一,以為天下先。明代士子衣冠,蓋創自逵云。”這些影響了明、清時期藍色服裝不僅見于小官吏,還流行于生員之中。如《喻世明言》第十一卷:“只見茶博士指道:‘兀那趙秀才來了!’苗太監道:‘在那里?’茶博士指‘穿破藍衫的來者便是。’”《儒林外史》第三二回:“人家將來進了學,穿戴著簇新的方巾、藍衫,替我老叔子多磕幾個頭,就是了。”

由這些歷史文獻可以概括出中國古人身著藍色服飾有兩個原因:一是官方對官吏地位的視覺界定;二是民間對有點地位、學問和能干之人的敬慕。從這點看,客家傳統女性服飾多藍衫,也可能是客家女性地位上升的縮影。

其次,從染料使用情況看:通常有五種植物的藍色色素可以制作成染料,茶藍、蓼藍、馬藍、吳藍和莧藍,其中茶藍最佳。

在明代,特別是在清代和近代把藍色作為服飾主色并非客家人獨有,我國江南水鄉很多地區的漢族與少數民族都有此習俗,如“藍印花布”的流行就是一例。在客家地區,如《天工開物》載:“閩人種山皆茶藍。其數倍于諸藍。山中結箬簍輸入舟航。”贛南地方志也記載了種植藍的習俗,并且就在明代后期,贛南的藍靛大量銷往外地,《贛州府志》載:“城南人種藍作澱,西北大賈歲一至汛舟而下,州人頗食其利。”可見,受地域氣候影響閩粵贛盛產藍靛,是促成藍服色在此地域流行的客觀原因。

再次,客家傳統服飾的藍色給人們印象最深的色彩指標,在這個指標附近的藍色沒有低吟、哀怨之感,相反藍的透明、清澈。并且,客家女性傳統上衣多大色塊,或整件為藍色,或在袖口、肩膀、下擺等處修飾寬約5厘米的黑邊(偶爾可見白邊)。這些色彩關系都給人既素雅,又明快之感。

還需注意的是,客家女性傳統服飾的色調除了藍色使用最多外,也可以見到白、灰、黑、青等色調的素衣。

除了客家女性傳統服飾中有青色素衣外,男性傳統服飾色調更是以青色為主。青色在古代由藍草提取而來,荀子《勸學》就曰“青取之于藍,而勝于藍。”這句話也表明青勝于藍的差異,青色是一種帶有綠色色素的色彩。再回看古代,青色也常常代指翠綠色,如李白《望天門山》云:“兩岸青山相對出。”和周密《少年游》云:“瑤草入簾青。”另外,它還代指黑色,如溫庭筠《三洲歌》云:“李娘十六青絲發,畫帶雙花為君結。”于是,在我國古代漢文化中,青色系列應該包括:綠、青和黑等同類色彩。

青色的布衣在古代通常稱為“青衣”,它在多數朝代里象征的社會地位都不高,如《漢書·成帝紀》載:“青綠民所常服,且勿止。”劉禹錫《和樂天誚失婢榜者》云:“新知正相樂,從此脫青衣。”《宋書·列傳》載:“忽有青衣童兒騎牛行”。特別是明、清時期青色成為地位較低男子的服裝色彩。“青衣”在這兩個時期漸漸代指生員中的末等,接近革除。青色也漸漸成為普通平民男子的日常服色。

客家男性傳統服飾色彩受以上大的文化背景影響,使用最多的是青色系列,具體常表現為藏青色、青灰色和黑色,以及它們不同明度的色相。此外,需注意的是客家男性傳統服飾色調中還能看到白、褐等服色。

網絡 )
相關資訊
更多>>
資訊
  • 品牌
  • 企業
  • 資訊
  • 產品
  • 商機
  • 三天內
  • 一周內
  • 一個月
晚上睡不着看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