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服裝資訊
服裝品牌
服裝企業
產品
訂貨會
展會
專題
麗人網首頁 > 服裝新聞 > 國內新聞 > 正文
購物中心去百貨化的時代已到來
網友分享:Kitty
2012-04-12 09:24來源于:麗人服裝網
分享:

購物中心去百貨化的時代已到來

業界稱隨著購物中心更注重創新,千店一面百貨被“單飛”將增多

百貨作為主力店進駐購物中心兩者“聯姻”似乎是天作之合,但近期購物中心“劈腿”現象卻有些明顯。

曾作為正佳廣場三大主力店之一的麗麗百貨(后改定位為人行道鞋類專賣場),經營了近7年后在租期未滿情況下,日前被正佳解約收回,取而代之的將是多家品牌專賣店和快時尚店。無獨有偶,開業不滿兩年的中糧集團旗下的朝陽大悅城將和主力店永旺百貨解約,替換為100多家國際時尚品牌零售集群,此舉引發業內關注。

有業內人士指出,隨著購物中心更加注重創新打造年輕、時尚、個性化的購物體驗,將有越來越多的千店一面、模式難變的百貨被“單飛”,購物中心去百貨化的時代已到來。

與百貨牽手或到盡頭

一直以來,百貨與購物中心的“聯姻”似乎是天作之合,就如天河城廣場捆綁了天河城百貨、萬達廣場捆綁了萬千百貨一樣,被業界傳為美談。然而,近期卻每每傳出不和諧聲音。

“人行道收回后,這一區域將改成時尚品牌集群區,預計在5月1日集中亮相。”正佳企業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李穗生表示,購物中心在未來創新性調整時,并不會再刻意去追求主力店與非主力店,而引入符合自己定位,又有一定獨立性且別人沒有的品牌組合。李穗生指出,百貨千店一面同質化嚴重,一味追求百貨主力店也會令購物中心趨同質化,失去競爭力。

而朝陽大悅城與永旺百貨兩者的“聯姻”也曾一度被業界看好,但雙方分手后,朝陽大悅城總經理周鵬對外的解釋是:去主力店、去百貨化是中糧大悅城的整體策略,永旺百貨的品牌不能充分滿足大悅城顧客對于“年輕、時尚、潮流、品位”的需求,因此經協商與永旺百貨終止合作。

不過,第一商業網總裁黃華軍則認為購物中心去百貨化不能一刀切,購物中心地理位置不同、體制不同、顧客群不同,差異化調整也不同。但他同時指出,未來購物中心去超市大賣場的趨勢是明顯的,尤其是在黃金地段的購物中心,超市霸占很大面積,而承租能力卻不及品牌店或百貨,“像天河城這樣的核心地段大面積引入吉之島超市,以后可能不多見了。”

記者了解到,近些年,百貨遭遇購物中心“清退”的案例并不少見。如廣州中華廣場在幾次調整升級時,就逐漸縮小了開業初期的功臣主力店中華百貨經營面積,為引進快時尚品牌及餐飲娛樂等業態提供條件。另外,港匯廣場清退港匯新翼百貨、上海中山公園龍之夢清退龍之夢百貨等一系列案例均佐證了購物中心與百貨漸行漸遠。

快時尚店插足頻現

記者在整理眾多購物中心去百貨案例中,在后續招商調整中可以發現一個身影,那就是快時尚店。

正佳廣場在這兩年升級調整中,除了提出提升餐飲經營面積至18%的目標外,另一個目標就是快時尚店;天河城廣場在新一輪調整也在首層引入西班牙快時尚巨頭ZARA;而中華廣場在調整中除了引入廣州第一家國際知名時尚品牌H&M華南區旗艦店外,也有OVS、DAZZLE、FIVE PLUS等著名快時尚品牌。

廣東省流通業商業執行會長黃文杰指出,近幾年,國際快時尚品牌紛紛加大進入國內市場,而這類品牌所要求的店鋪面積、展示面等系列條件和購物中心合拍,也符合購物中心調整為時尚、潮流、特色、體驗的主流定位。

不過,李穗生對快時尚店取代百貨作主力店持否定態度。“目前快時尚店進購物中心都是采取銷售分成模式。但同一商圈內快時尚店越開越多,勢必會拉低單店銷售額,例如在相距不到200米的天河路上目前就開了兩家ZARA,這樣購物中心業主方分成收益也會被拉低,甚至收益水平還不如百貨,這樣在沒有利潤的合作是不會長久的。”

趨勢:百貨購物中心化

購物中心來勢洶洶,百貨會被完全拋棄嗎?如果重塑百貨業的價值,出口在哪里?

“單一的百貨已很難有效吸引客流,百貨購物中心化將是百貨行業的發展趨勢。”黃華軍表示,一些具備體量優勢的百貨開始糅合購物中心元素,增設了餐飲、生活配套設施、娛樂等業態種類。

美東百貨董事總經理謝仕平則表示,百貨轉型是根據消費者的需求不同而產生的。未來5年,百貨領域的市場細分將更為明顯,將有越來越多百貨店注入購物中心元素,滿足消費者的多種需求。“未來一年內,美東百貨將以‘時尚生活中心’為概念,有意減少零售份額,糅合購物中心元素,增加近20%的休閑功能配套。”

不過也有專家指出,百貨購物中心化不能盲目跟風。尤其在廣州、北京、上海一線大城市,體量不足而刻意購物中心化只會弄巧成拙。

另類聲音

購物中心需更有“性格”

“百貨走進購物中心仍是目前國內零售商業的一大主流。”廣州市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彭強表示,在國內購物中心迅猛發展的10年間,早期考慮的首要問題是如何把動轍十幾二十萬的商業面積填滿,而10年前可供購物中心選擇的業態和品牌種類遠不如今天這般豐富。特別是次主力店可供選擇的品牌更是稀少,而當時百貨業如日中天,因此,邀請百貨作為購物中心的主力店是個明智又保險的選擇。

“正因如此,傳統大型的購物中心一般會有1~2百貨作主力店來體現其定位,但這有利就有弊。”彭強指出,一方面,百貨在購中心占用面積過大,租金雖然穩定但普遍較低,吸引客流的能力也在逐漸下降;另一方面,新興個性迅速上升,他們逐漸形成了獨特的品位和審美觀念,對百貨擅長的促銷、打折等活動敏感度降低,而對餐飲、娛樂等體驗性業態的需求則越來越高,而百貨采取聯營模式,普遍缺乏各自應具有的鮮明特色,同質化日趨嚴重,尤其缺乏對時尚流行的快速采購買手。

相關資訊
更多>>
資訊
  • 品牌
  • 企業
  • 資訊
  • 產品
  • 商機
  • 三天內
  • 一周內
  • 一個月
晚上睡不着看的正能量